四川新聞網-首屏新聞成都3月7日訊(記者 何佳欣 實習生 羅石芊)每年十月,在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天福鎮安家溝村里,金黃色的稻谷都會堆滿一座座糧倉。從春耕到秋收,這里的水稻快速催芽、集中育秧、機耕、機插秧、機收,在丘陵地區實現了水稻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操作。
郭佐在稻田里收割
從一個擁有大片荒地的偏遠小村,到滿田盡披“黃金甲”的“水稻村”,他的出現讓農村的田野里“長”出了特色產業。
郭佐
他叫郭佐,土生土長的安家溝村人,2013年畢業于西華大學機械設計專業。畢業后,郭佐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在城里找份工作。他心里早有了自己的計劃——回家鄉當村官。
從初出茅廬、不會種田的大學生,到如今十里八鄉人人夸贊的農業能手;從創業第一年收入3.5萬元到如今年收入200萬元;從一名普通的應屆畢業生到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......在大好的青春里,他與稻田結下了“不解之緣”,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澆灌稻田“飄香”。
守:不忍土地荒廢 創業期間困難重重
3月6日,正值春耕備耕好時節,郭佐一大早便來到安家溝村稻田種植基地,查看水稻生長情況。談及回鄉的初衷,郭佐侃侃而談,帶著農民的質樸笑容和大學生的朝氣、干練。
“我畢業時就想回鄉當村官,不忍心看著老家的土地荒了,簡直可惜!”在旁人眼中,機械設計和農業兩個不太沾邊的專業似乎很難讓人產生創業的靈感,但郭佐的創業路正是從一臺拖拉機和一片田開始的。
2013年,郭佐大學畢業,通過“一村一大”項目考入大學生村官隊伍。上任后,“如何從實質上去改變村子的現狀”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。郭佐經常駕駛著自己的二手電動車到田間村里逛逛,跟村民拉家常,一個月下來,他幾乎跑遍了安家溝村的家家戶戶。郭佐注意到,目前留守在農村的幾乎都是“老、小、弱”,生產效率低,沒有年輕人從事現代農業,土地撂荒嚴重。
“只有盡快轉變農村生產方式,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,才能讓鄉親們走上致富道路?!薄懊住笔菄说闹魇?,不缺發展空間,郭佐決定從端穩飯碗開始。
“發展農業不能再走傳統的刀耕火種模式,必須利用現代農業技術?!弊鳛橐幻麢C械設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,郭佐明白,農業發展勢必走上機械化的進程。于是,2013年6月,他牽頭創立了蓬溪縣巖石農機專業合作社,拿著自己10萬元的創業貸款,購買了一臺拖拉機,幫人開墾荒地。
郭佐在稻田里耕種
雖是生長于農村,但郭佐從小在家中也只是打打下手,如今自己成為一名農民,很多方面卻無從下手,插秧、殺蟲、收割......一切都要從頭學習?!耙挥袝r間我就會向村民學習,下地種田?!闭莆找惶淄暾牡竟壬a流程,再回到農田進行試驗,生產逐漸走上了正軌。
半年后,郭佐通過幫人開墾荒地拿到了3.5萬元?!半m然錢不多,但卻帶給我很大的自信?!敝饾u了解土地情況,對機器上手熟練后。2014年,郭佐創立了蓬溪縣裕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,為當地稻谷種植戶提供收割、烘干、技術指導和銷售等服務,實現“生產基地+加工企業+商超銷售”的產銷模式。流轉的土地按面積給村民租金和分紅,并聘請村民來合作社務工。
然而,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,郭佐很快遇到創業路上的第一個難題。
郭佐在稻田里操作機器
2015年,郭佐購買了一輛十萬元的收割機。但由于收割機自身構造不太適合當地地況,一下地便陷在了地里。和他一同勞作的村民的積極性也因此受到了打擊。
“你咋花錢買了這個東西?”“便宜東西不能用啊!”面對眾多的質疑聲,郭佐并沒有“知難而退”,而是頂住壓力,沉下心去解決問題。為了節約費用,郭佐花了2000元聘請了一位開拖拉機的師傅,由拖拉機在前面拉著收割機進行作業。一旦收割機再次陷入田里,大家又一起想辦法再把收割機拉出來。
就這樣,在一臺拖拉機、一臺收割機和人工的幫助下,2015年的水稻成功收割出來?!暗鍪蹆r格不太理想?!惫舯硎?,種植水稻每畝的經濟效益并不高,隨著農資、租金等上漲,利潤空間越來越小。
“既然我們能夠提供收割,為什么不能夠提供加工來提高產品附加值呢?”郭佐左思右想,最后,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改變:打通農作物從種植到加工的產業鏈,提高產品的附加值。
望:腳踏實地動手實踐 不斷嘗試希望初現
如何才能將產業鏈做得更大?郭佐知道,只有先進的技術,才能促進合作社的發展。這幾年,郭佐積極參加各類學習活動,并將學習成果付諸實踐。從直播技術到綠色認證,郭佐一直不斷努力,扎根田地之中,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路。
“光是機械化水平達到了是不夠的,我們還需要樹立品牌意識,我們生產的不是傳統的大米,是無公害的綠色大米?!惫舾嬖V記者,合作社采用的是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、生態調控的技術,達到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,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、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。目前,合作社生產的大米、糙米已經獲得農業部的“無公害認證”。同時,為了打造產品品牌,他注冊了商標“活米村”,建立了糧食生產源頭可追溯、互聯共享的信息平臺。
創業階段,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,需要精打細算。為了嚴格控制成本,能自己做的事,郭佐絕不假手于別人?!爱敃r請人辦一個綠色認證要2萬元,為了節約,我就自己學?!惫舨粩鄬W習他人的經驗,從政策學習、文書撰寫到上報。三個月后,“綠色認證”批下來了。
郭佐正在和同事講解機器的使用
如今,在郭佐和合作社成員的不斷努力下,蓬溪縣裕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了當地460畝土地,用于稻米種植、收割。同時也建起了大米加工廠房1226平方米,擁有大型聯合收割機5臺、插秧機3臺、拖拉機4輛及其他現代農業機械60余臺套。年收益可達到200余萬元。
“合作社采取收費全免或半免的方式,以減輕困難群眾的經濟負擔。無勞動能力耕種,復墾后以代耕的方式對土地進行流轉,目的是不讓土地拋荒?!惫艚榻B道,去年合作社服務面積達5000余畝,農民種田也更有動力了?!?021年合作社年用工量達8400余次,農戶年收入增加43萬元以上?!?/span>
近年來,郭佐一直都想嘗試拓寬產業規模,在學習直播技術后,郭佐就想將這種不育秧、移栽而直接將種子播于田的栽培方式付諸實踐。2016年起,郭佐開始進行淺試,但由于經驗不足,好幾次都失敗了。
“我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服輸?!惫粜χf,今年他打算在春耕期,再次嘗試直播技術。按照他的預估,如果直播技術成功應用,那么產品的成本會下降20%-30%,種植土地的數量也會呈幾何倍數增長。量產多了,收入也會增加,郭佐也將對當地村民的分紅情況做相關的改善,讓更多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。
如今,通過不斷努力,“全國農業合作社示范社”“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”“四川省農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”“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”“全國‘雙帶’農村致富先進人”……郭佐與合作社獲得了多項榮譽。
然而說到榮譽,郭佐總是輕描淡寫地帶過,他更愿意談得是他在這片土地下的收獲和心得。這片土地陪伴著郭佐,從稚嫩走向成熟,從浮躁變得踏實。在一次又一次的翻土、播種、收獲的過程中,他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鑰匙。
新的一年春耕已經來臨,郭佐說,自己還將帶著踏實和樂觀,站在田中,守護著這片大地,收獲更多的果實。
(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本網(平臺)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及/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。未經許可,禁止進行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。